主题 : 六核领衔 2010年DIY热门事件全面盘点
千山同一月 万户尽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级别: 总版主

UID: 998
精华: 0
发帖: 605074
威望: 530126 点
无痕币: 19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2866(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最后登录: 2024-06-02

0 六核领衔 2010年DIY热门事件全面盘点

前言:计算机发明至今已经有70个年头,在这 70年里计算机行业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的规格,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虽然在这场金融海啸面前,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在即将逝去的2010年里依然 有着大量新技术和新产品涌现。今天,编辑就带大家一同回顾下2010年DIY市场的6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六核处理器
在处理器频率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增加处理器核心数量成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年3月份,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全新旗舰级处理器酷睿 i7 980X,首次把六核处理器带到了桌面平台。时隔一个月,AMD数款羿龙 II X6处理器也接踵而至,六核处理器的桌面时代终于来临。
六核处理器是目前核心数量最多的产品,市面上较少的产品无疑让其倍添神秘。其实六核心处理器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在服务器领域,Intel、AMD很久之前就相继推出了大量六核处理器产品,不过专业的定位使其并未纳入普通消费者们的眼帘。


酷睿i7 980X上市价格接近10000元
酷睿i7 980X处理器是全球首款桌面级6核处理器,是英特尔目前处理器中速度最快、最智能、功能最强大的PC 处理器产品,其主要面向DIY发烧友、极限游戏及超频玩家及3D内容创建者。除了拥有令人发指的性能,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该处理器上市价格高达9999 元,却依然销售火爆,屡次出现断货现象。

兼顾性能与价格优势的羿龙II X6 1055T
相比Intel惊人的价格,羿龙六核处理器依然表现出了AMD惯有的亲民作风,最先上市的三款六核处理器售价均在2000元以内,售价最低的羿龙II X6 1035T处理器上市价格仅为1180元,直接吹响了六核处理器普及的号角。
小结:
依靠核心数量优势,六核处理器在多线程任务处理方面表现抢眼。但遗憾的是,由于现在操作系统对多线程任务的调度能力 仍有着严重瓶颈,因此并不能全面发挥出多核处理器的潜在性能,“1+1<2”仍是用户心中永远的痛。从Intel发布的Roadmap我们可以确 定,四核处理器仍将是2011年主流,但随着AMD六核新品的上市以及价格的进一步走低,六核处理器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路程并不会遥远。

关键词二:8系主板开核
回想2009年的DIY大事件,开核无疑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仅400元的速龙 5000处理器,仅需打开主板的ACC选项就可变身为四核6M缓存的羿龙FX5000处理器,性能随之成倍提升。超高的性价比,让开核平台成为了当时最家喻户晓的高性价比装机方案。
转眼进入2010年,随着内存进入DDR3时代,仅支持DDR2内存的开核速龙5000处理器显然已经更不上时代的 脚步。于是,所有的玩家都寄希望于AMD可以暴露出一款能够支持DDR3内存的开核处理器。但由于开核处理器制约了AMD高端处理器的销售,AMD不但在 其8系列主板中屏蔽了ACC高级校验功能,同时加强了对开核处理器数量的控制。在这种严格的监管情况下,虽有开核速龙II X2 220、FX5200处理器曝出,但无论是价格还是供货数量上都难以超越FX5000。


变身FX5000之后,处理器性能得到成倍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开核造成的“后遗症”开始浮现。除了系统崩溃之外,由于开核、超频后处理器的供电需求比普通羿龙处理器还要高,由此导致的主板烧毁数见不鲜。另外,很多损坏是不可修复的(比如PCB烧穿),这就让用户不得不重新购买主板。

开核造成耦合电容烧毁,主板彻底报废
虽然主板厂商通过不同的破解方法实现8系列主板支持处理器开核的功能,但由于一直没有价格合适供货充足的开核处理器出现以及开核后潜在隐患的影响,2010年的开核攒机市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小结:
2009年,开核曾引起一场高性价比的装机狂潮。然而,随着开核潜在问题的显现以及鲜有开核精品处理器的出现,2010年的开核市场并未出现让人惊喜的场面。AMD能否在2011年力挽狂澜,挽回中端市场还要看下一代“拖拉机”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关键词三:A/N显卡混交
ATi(AMD)与nVIDIA在显卡领域一直处于不相伯仲的状态,同一价位的产品在性能表现也比较接近。尽管如此,由于两家公司会资助不同的游戏公司做代码优化,这就导致了两家同一级别显卡在某一游戏中的表现相差会非常悬殊,这一点在PhysX游戏中表现明显。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很多DIY便尝试着使用一款nVIDIA显卡来弥补A卡不支持物理加速的缺点,当然也有玩家使用ATi显卡来增强nVIDIA显卡3D运算的能力,最大限度互补两大阵营显卡的优缺点。


微星、华硕、精英先后推出Lucid混交主板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玩家的这种尝试不但步骤繁琐,提升的性能也十分有限。如何才能更好的打造最完美的A/N混交平台呢?Lucid芯片提出了解决方案。
Lucid Hydra 200混交芯片基于物理底层,其Hydra引擎可以实现在NVIDIA\AMD驱动工作之前,读取游戏或应用程序执行的DirectX/OpenGL API代码,合并相同的任务,并将这些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拥有更高处理性能的GPU核心。在GPU完成自己的运算任务后,会把结果或一部分数据,也可能是一 些像素交还Hydra芯片,该芯片再这些信息交给其中一颗GPU做最后的混合输出。

迪兰恒进推出的混交显卡
正因为Lucid芯片基于物理底层,同时其驱动程序可以在显卡驱动调度之前就已经开始执行。因此理论上,Lucid 所搭载的A/N混交平台会表现出更加优秀的性能。但由于Lucid驱动程序尚不能良好的起到调度作用,因此目前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进一步改 进。
小结:
Lucid初衷是好的,他可以更好的平衡A/N两大阵营显卡的优缺点,为用户打造一个性能更加强悍的图形计算平台。但遗憾的是,由于计算机本身是一个软硬件的结合体,驱动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A/N显卡混交后性能的局限。混交尚未成功,Lucid仍需努力啊。
关键词四:USB3.0
USB接口,想必用户已经再熟悉不过了。U盘、移动硬盘、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等都已经离不开USB2.0的支持。然而随着高清电影、大型游戏等数据容量的加大,拷贝时间的加长让USB2.0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这时USB3.0应运而生。
USB3.0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将USB2.0的数据传输带宽从480Mbps提升至5Gbps,10倍带宽提升,让 存储设备可以尽情发挥性能。根据笔者亲身试用,USB3.0移动硬盘的拷贝速度可以轻松达到70MB/s,一部40G的《阿凡达》电影复制时间仅需10分 钟。
USB3.0与USB2.0均提供了5V的电压输出,不同的是USB3.0将最大供电电流从500毫安提升至900 毫安,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使用移动硬盘时不在需要进行辅助供电,手机或者ipad的充电时间也将大幅缩短,设备使用的稳定性也得到了相应加 强。


USB3.0比USB 2.0多了5个传输触点
虽然USB3.0有着众多优点,但无论是Intel主板还是AMD主板目前均没有提供对USB3.0接口的原生支 持,主板厂商必须使用第三方芯片才能实现对USB3.0输出。最早使用的是NEC USB3.0控制芯片(售价5美元),但由于增加了主板成本且USB3.0周边设备尚未不及,因此在2010年上半年USB3.0主板均在千元以上,非一 般消费者所能接受。
 
Asmedia和FRESCO的单口USB3.0解决方案
2010年下半年这种情况出现了逆转,NEC USB3.0控制芯片的价格从5美元降至1.5美元,Asmedia、FRESCO、VLI纷纷提出廉价USB3.0解决方案,USB3.0主板快速进入平民化时代。

售价为499元的华擎USB3.0主板销售火爆
廉价USB3.0芯片的推出加速了USB3.0主板的普及速度,其中华擎880GMH/USB3 R2.0主板和双敏UR880GT全固态U3版主板的售价仅有499元,并且均使用了全固态电容用料,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小结:
凭借着出色的易用性能和广泛设备的支持,虽有E-SATA、IEEE1394接口以及Intel推出的Light Peak接口,但目前USB接口仍处于强势状态,短时间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在USB3.0成本降低的情况下,2011年USB3.0普及已经成为必然。

关键词五:处理器整合GPU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改变,虽然CPU核心数量以及执行效能都在不断提升,但在面对视频解码以及通用计算方面仍显得 十分吃力。由于GPU架构可以良好的弥补CPU在这些方面中的不足表现,因此Intel、AMD、NVIDIA三大芯片厂商均加大投入,致力集成GPU的 CPU的研发。其中,Intel在2010年初率先拿出了集成GPU核心的CPU实物,拉开了CPU集成GPU的序幕。
率先上市的酷睿i5/i3处理器采用的单片双芯分离设计,还没有把处理器模块和图形核心模块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是直 接封装在一块基片上,32nm工艺处理器的基板上将有两个核心,二者的制造工艺也不同,其中一个是使用32nm工艺制造的处理器内核,另一个较大的是使用 45nm工艺制造的GPU+内存控制器。


Intel率先提出CPU集成GPU方案
从目前获得的消息可以确定,Intel 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将GPU和CPU核心集成在了同一块32nm芯片上,并且在酷睿i3/i5/i7全系列处理器中均集成了GPU核心。值得一提的 是,根据相关资料,Intel新一代整合显卡的性能接近Radeon HD5450,将整合显卡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已经曝光的AMD APU主板
虽然AMD率先提出了CPU整合GPU的概念,但到了近期我们才看到基于APU的实物。网络上曝出的APU主板看上 去和Intel Atom平台有些类似,凭借着拥有扎实的GPU研发实力,APU主板拥有完整的视频解码能力,可以满足各种编码1080P电影的播放需求。虽然我们不知道 APU的具体性能,但鉴于APU不是针对主流用户所开发,因此其CPU性能表现必将和主流双核处理器存在明显的差距。
小结:
CPU与GPU集成在一起的“利润”估计要比其性能的提升更具意义。由于将CPU与GPU(北桥相关功能)均集成在了一颗芯片上,因此芯片级厂商可以节省更多的晶圆;其次,更高的集成度降低了主板的布线难度,进一步起到增加“利润”的效果。
关键词六:处理器自动加速技术
简单来讲,处理器自动加速技术实际就是对处理器进行超频。不过和目前广义上的超频不同,处理器自动超频技术基于芯片 级,根据处理器负载状态来提升处理器单个核心或者全部核心的倍频来实现性能的提升。这种超频是在处理器运行中实时调整的,不需要人为的干涉,也不需要安装 辅助软件,更显智能。
事实上这种自动调整处理器倍频的功能很早之前就有所应用,这就是处理器节能技术。不同的是加速是提高倍频提升性能,节能则是降低处理器的倍频起到节能的效果。


Intel睿频加速技术
睿频加速技术是新酷睿家族处理器的一项应用技术,在之前的酷睿i7/i5技术解析中我们已经多次介绍过。目前上市的 几乎所有Nehalem架构处理器(除酷睿i3外)都提供了睿频加速技术(英文为Turbo Boost Mode),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利用CPU性能,一方面可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运算效率。

AMD Tubro技术
AMD的加速技术与英特尔的睿频加速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细节上还是有所区别。AMD的Turbo CORE技术可以将空载核心切换到低速状态,仍然会有能耗;同时频率的加速或者降速只能针对三个(或者两个)核心,而无法单独调节每一个核心。当然,这种 加速技术在当前多线程环境欠缺的情况下还是非常有用的,相当于同时拥有六核心和高频三核心。
小结:
前面我们提到,目前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还不能良好的调度多线程处理器,这时更高的处理器频率就要比核心的数量更具 有性能优势。处理器自动加速技术良好的解决了系统多任务调度不足的问题。根据任务需求的不同,实时调整处理器的状态以达到缩短处理时间的目的。最重要的 是,这些都是处理器自动完成的,即使是菜鸟用户也可轻松享用。
编辑寄语: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行业结构的逐步转变,计算机配件零售行业正从暴利时代转向薄利时代,重新洗牌在所难免;升 技、DFI先后退出DIY市场,中关村柜台出现大量闲置,这个行业“难做”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DIY行业将如何发展, 将有哪些新产品出现?又将迎来哪些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Total 0.034610(s) query 3, Time now is:06-02 06:44,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