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26款ROG主板全回顾五年磨剑终成正果
Freestyle_
级别: 优秀会员
UID: 13333
精华: 0
发帖: 13055
威望: 39071 点
无痕币: 4499 WHB
贡献值: 6 点
在线时间: 2733(时)
注册时间: 2008-07-21
最后登录: 2024-03-19

0 26款ROG主板全回顾五年磨剑终成正果

 汲取自华硕设计团队的永不枯竭的创意之泉,玩家国度的每款产品都极具创意,带给用户无限的惊喜,从而不断的完成着自我的完善和蜕变,散发出成熟的产品气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理念,让它从流水线作业中升华,成为了主板产品美学的代名词。
  玩家国度不仅是主板,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还是时尚生活的产品诠释。它带来激情,也为行业探索着未来发展之路。 玩家国度现在拥有主板、显卡、笔记本、散热器以及机箱的全系列解决方案,而“玩家国度”这四个字最开始还是出现在五年前的一块主板上。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回顾一下华硕玩家国度主板在这五年是怎样的演变过程。

ROG前身!以玩家的意愿为核心



    2004年华硕推出了首款以玩家意愿为核心理念的A8N-SLI Deluxe。它的诞生,为ROG的未来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同年,华硕再接再厉又推出一款命名为P5N32-SLI Deluxe的主板,并首次将“Gaming”这一诉求,清晰的标注在产品包装上——ROG越来越近了。
A8N-SLI Deluxe
P5N32-SLI Deluxe
    华硕A8N32-SLI Deluxe与P5N32-SLI Deluxe这两款主板的推出,给当时的玩家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两款主板均采用了NVIDIA nForce4芯片组,最多支持双PCI-E x16,可以实现全速SLI。更重要的是加强的供电模块,可以使超频达到更高幅度,其中A8N32-SLI Deluxe在当时更是连续四次打破3DMARK05得分记录,成为极限超频玩家的首选!
    2004年华硕这两款产品的成功,不仅使华硕再一次标榜了自身的研发实力,更是针对于超频主板的一次成功试水,为之后的ROG系列产品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到了2005年,华硕召集了一支拥有大量顶尖硬件追逐者的团队,团队的名字叫做“Project G”(G计划),顾名思义就是献给Gamer(游戏玩家)的意思。整个团队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游戏&超频武装。他们被组建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单位,无论在技术应用还是在人力需求上,都给予从未有过的自由。
    Project G设计的第一款主板,代号“Pluto”(冥王星)。尽管这款主板最终并没有正式上市,但还是在同年的Computex展会上大放异彩。Pluto在外观上与普通主板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后侧的输入输出面板是可以发光的,而且安装了一个可显示文字的debug液晶屏,音频控制器设计也很独特,甚至还配备了水冷散热器。
    这款产品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华硕公司最高层的重视。后来华硕认为Project G这个名字不足以显示华硕在这个全新领域的进取心。于是,在不久之后的2006年,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国度)品牌由此诞生。
    我们将以AMD、NVIDIA和Intel三种芯片组的归类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这26款玩家国度主板产品,首先我们从产品最多的Intel芯片组系列开始。

酷睿2诞生 玩家国度雄起



    虽然第一款玩家国度产品不是在Intel芯片组上出现,但从目前整个主板产品线来看,Intel芯片组的17款产品确实是玩家国度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
Intel P965/P35芯片组
    作为玩家国度在Intel芯片组上的第一款作品,Commando的形象意义确实非常的大。但这并不代表这款产品就是虚有其表的。
Commando的开机画面,应该是当时最拉风的开机方式了
    华硕Commando采用P965+ICH8R芯片组搭配,支持Intel Core 2 Duo和其他LGA775架构处理器,支持8GB的双通道DDR2内存。通板使用富士通红标固态电容,使得Commando对液氮低温和长时间运行毫无惧色。
    Commando虽然是ROG在Intel芯片组上的开山之作,而且在规格上也相比其他品牌的产品也高出了非常大的一截,但在主题风格上并未与华硕其他P965产品由非常明显的区别。随后,华硕就推出了风格更加硬朗的P35产品——Blitz(闪电战)系列。



Blitz Formula
Blitz Extreme
    当时P35芯片组最大的特色就是相对P965芯片组多出了支持DDR3内存,所以玩家国度的P35产品也理所当然的推出了两款——Blitz Formula和Blitz Extreme,从此Formula和Extreme也成为了玩家国度系列产品中区分产品与产品细微差别的等级代名词。
   
特色芯片CrossLink
    Blitz上的一大特色功能——CrossLink,这项功能是当时玩家国度最好最大的一个创新。这个特色芯片CrossLink,能够把P35的x16+x4的交火工作模式,转换为性能更好的x8+x8的交火工作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提升交火性能10%左右,让玩家们在组建高端交火的时候,性能提升不少。可见引进PCI-E桥接芯片并不是到P55时代才有的。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候的玩家国度产品已经非常有意识的去与其他同芯片组的自家产品做区别,我们可以发现主板上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ROG标识和风格。当然,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玩家国度风格的完成体。

X38/X48/P45 玩家国度的混乱年代


    在LGA775接口的芯片组上Intel本身就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P35、P45、X38以及X48芯片组都没有非常明显和独立的特征,但作为Intel的皇家级别的合作伙伴,华硕还是在每款芯片组上都给予了Intel非常多的支持。玩家国度产品也不例外,X38、X48以及P45的ROG主板华硕总共推出了六款之多。
X38芯片组
    玩家国度在X38产品上启用了新系列的名字——Maximus。与P35芯片组类似,X38芯片组也是分别支持DDR2和DDR3两种内存,所以也出现了Formula和Extreme两种型号

Maximus Extreme
Maximus Formula
Maximus Formula特别版,更换了北桥散热器
    不过Formula对比Extreme版除了内存支持不同之外,从主板的规格和用料来看也简略了许多,这样就奠定了之后各类产品中Formula和Extreme版本的产品整体基调,Extreme为极致版,Formula为相对从简的版本。
X48芯片组
    到了X48芯片组推出的时候,华硕似乎也看透了Intel这种“坑爹”的行为,只推出了一款ROG产品——Rampage Formula,而且从整体的规格来看,这款产品也跟Maximus Formula异常的相似。个人感觉这也许就是华硕对当时Intel混乱产品线笑而不语的表达方式?

Rampage Formula
Intel P45
    时间来到P45芯片组时代,Intel总算在LGA 775开始没落的时候拿出了点像样的产品,而玩家国度产品相对进入了稳定的成长期,推出了Maximus二代产品——Maximus II Formula和Maximus II Gene。

Maximus II Formula

Maximus II GENE
    Maximus二代主板带给产业的不仅仅是两款ROG主板产品,也从另一种角度向同业者表明一种态度——玩家国度就是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Maximus II Gene做到了“最牛玩家小板”的规格,也为玩家国度引入了“Gene——基因”的概念;而Maximus II Formula被誉为当时最变态的P45产品,我们也在它身上看到了后来玩家国度初期X58产品的影子。

Core i7横空出世 玩家国度全盛时期


    没过多久,Intel又推出了LGA 1366接口的Core i7处理器以及X58芯片组,作为爱尝鲜和敢尝鲜的华硕又怎能放弃如此大好的机会,第一时间推出了X58芯片组的玩家国度产品——Rampage II Extreme和Rampage II Gene。
Rampage II Extreme
    从LGA 775平台来看,Rampage这个词应该代表的就是最高规格芯片组,所以Rampage II系列也就代表着当时Intel芯片组的最高性能,再加上“Extreme”,让Rampage II Extreme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了ROG粉丝和全世界各国超频玩家的极度追捧。不过打破了当时若干世界纪录也确实代表着它拥有着超凡的实力。

Rampage II GENE
    而Rampage II GENE也以小板的形式巩固了华硕“高端小板”的概念,在规格上不输大板的同时,也成为了玩家国度主板产品的另一道风景。
    时间来到后X58时代,在SATAIII和USB 3.0等高速接口的出现让前一代X58产品略显羞涩,玩家国度果断推出了支持高速磁盘接口的“二代”X58,让ROG文化在体现“高端”二字上又有了新的含义。
Rampage III Extreme
    Rampage III Extreme堪称华硕玩家国度主板中最变态的产品,它的变态之处除了规格之外还包括了它支持Xpander这样的“变态”附件……

    上图是华硕专门为Rampage III Extreme显卡部分设计的ROG Xpander扩展板,这个扩展板是用于在Rampage III Extreme主板上扩展支持最顶级的四路x16+x16+x16+x16的多卡方案。通过它可以实现全带宽x16的四路SLI/CrossFireX顶级系统,为最高端玩家提供最强大的支持。
Rampage III GENE
    Rampage III Gene在规格上与Rampage II Gene类似,增加了对USB 3.0和SATA III接口的支持,让“高端小板”在扩展性能上有了新的突破。
Rampage III Formula
    而近期推出的Rampage III Formula则是Rampage三代家族中相对评价的产品,在保持Extreme产品用料的基础上,对主板相对冗繁的功能进行了精简,更加贴近用户的荷包。

ROG携LGA 1156走向新路线


    时间来到了2009年,Intel发布了面向中高端的LGA 1156平台,随之而来的就是Intel中高端市场的全面洗牌:P45芯片组被P55和H55芯片组全面取代。这也带来了玩家国度系列产品的又一次变革——Maximus系列全面升级为三代。




Maximus III Formula
    Maximus III Formula是玩家国度的首款P55产品,其首创的ROG Connect功能让用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体验极限超频和汽车类机械调校的感受。
Maximus III Extreme
    而Maximus III Extreme则是在Maximus III Formula的基础上增加了对SATA 6Gbps和USB 3.0的支持,以及加入了NF200芯片以支持更多PCI-E x16规格插槽,同时主板也升级为数字供电以增强效率。
    Maximus III GENE是“基因”系列的第三款产品,在M3E的基础上缩短了板型,去掉了一些不适合小板的功能,以适应HTPC等环境的应用需求。

鼻祖与短命鬼同在的NV芯片组



AMD方面
    虽然玩家国度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基于NVIDIA nForce 590 SLI芯片组,但由于NVIDIA自身的问题,nForce芯片组并没有在玩家国度上有较大的作为,而少数的几款产品也成为了叫好不叫座的NVIDIA遗孤。

NVIDIA nForce 590 SLi——Crosshair M2
    Crosshair——准星是玩家国度的开山作品,它身上承载了ROG很多个“最”:业界“最早”为高端PC用户群设计的主板系列产品,当时AMD平台规格“最高”的主板产品,最早使用LED按钮的主板等等等等。当然,作为试水产品,Crosshair身上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供电部分的散热空间不够大,主板供电插头位置问题以及内存兼容性不是很好等等,再加上NVIDIA NForce 590 SLi芯片组本身的限制以及性能障碍,都导致这款产品只激起层层水花而并未掀起轩然大波。

NVIDIA nForce 780a——Crosshair II Formula
    对于NVIDIA来讲,AMD既是技术上的合作伙伴,又是产品上的竞争对手。此时NVIDIA和AMD开始呈现出貌合神离的状态:AMD依靠自己旗下芯片组独立发售平台,而NVIDIA也无心为AMD再做嫁衣,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与Intel的交叉协议和ION平台之中。虽然AMD当时的790FX芯片组已经足够强势到撑起AMD高端芯片组的半壁江山,但苦于SB600南桥性能不忧,华硕并未选择790FX+SB600作为第二代Crosshair的芯片组,而是选择了性能稍强一些的NVIDIA 780a芯片组作为Crosshair II Formula的心脏组件。
Intel方面


NVIDIA nForce 680i SLI——Striker Extreme
     Striker Extreme应该是基于NVIDIA芯片组的玩家国度主板中名声最响的产品,或者说这款产品也是所有NVIDIA nForce 680i SLI芯片组主板中(包括公版与非公版)性能最强的。而且后期这款主板通过升级BIOS之后还能完美支持45nm工艺的新版Intel处理器,着实是一款寿命很长的主板。基于680i芯片组的主板还有一款Striker,相比Extreme来讲规格缩减了一些,但这款产品在大陆地区并没有出现。最后,NVIDIA的Intel芯片组长时间超频会导致内存缩缸的传闻让这款产品惨然离市,同时也开始了NVIDIA主板芯片组青黄不接的开始。
NVIDIA nForce 780i SLI——Striker II Formula
    作为Striker Extreme的接班人,Striker II Formula的出现正可谓备受关注,但当时几乎是换汤不换药的芯片组规格让这款主板的定位非常尴尬——由于Striker Extreme的光环和阴影对与Striker II Formula来讲太过于巨大,而且780i相比680i在规格上无甚新鲜营养,所以这款主板基本上在国内是买不到的,而在国外市场上也只是曾经出现过一阵而以。
  
    基于NVIDIA nForce 790i Ultra SLI的Striker II Extreme和nForce 790i SLI的Striker II NSE的出现也没有逃脱NVIDIA芯片组的“杯具”效应,这两款主板虽然在规格上强劲,但无奈与当时Intel 965芯片组和P35等芯片组的侵蚀,也仅仅是发布,并没有大量生产。

以稳求胜的AMD芯片组产品




AMD 790FX+SB750——Crosshair III Formula
    Phenom处理器上市伊始,由于处理器本身的问题以及SB600南桥性能不优等因素,市场上并未有大量采用790FX+SB600这种组合的产品出现,大部分的用户都选择了采用780G+SB700组合的主板。而在AMD发布Phenom II处理器的时候,带着SB750新南桥的790FX主板重新登场,接过了AMD旗舰芯片组的大旗,带领着Phenom II X4和X3处理器高调上市。此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790FX+SB750这种组合都是目前AMD处理器最强而且最成熟的芯片组解决方案,这也成为了华硕选用了790FX+SB750作为Crosshair III Formula芯片组的主要原因。
    在AMD 7系列芯片组逐渐垄断了自家处理器的80%市场之后,AMD与今年4月高调推出了8系列芯片组,其中890FX也作为790FX的继任者继续扮演者AMD高端旗舰芯片组的角色,而玩家国度也针对这款芯片组推出了两款产品,他们就是Crosshair的第四代——Crosshair IV Formula和Crosshair IV Extreme。

AMD 890FX+SB850——Crosshair IV Formula
    8系列芯片组中的SB850南桥原生支持SATA 6Gbps,再加上第三方USB 3.0芯片的支持,sshair IV Formula在规格上很理所当然的超过了C3F等AMD产品,再加上ROG Connect以及RC Bluetooth等新颖的超频模式,让Crosshair IV Formula当之无愧的成为了AMD 8系列芯片组中的板皇级产品。
AMD 890FX+SB850——Crosshair IV Extreme
    当我们以为Crosshair IV Formula就将是8系列芯片组的终极产品时,Crosshair IV Extreme的出现让我们着实吓了一跳——Crosshair IV Extreme并不只是Crosshair IV Formula的升级版,最重要的是它加入了Lucid Hydra混联芯片!这款芯片可以让原本单一的SLI和Crossfire模式更加多样化,使原本不能一起工作的N卡和A卡可以和睦相处,让已经不支持SLI的AMD芯片组主板又重新获得了支持。

玩家国度延续着红与黑的传奇



    作为华硕久负盛名的高端系列,玩家国度的诞生源于华硕设计人员对极致品质和设计的追求。他们执著于研发更稳定、更卓越、更尖端的产品,从而创造了无数领先时代的技术,一次次的引领硬件行业的发展潮流。而玩家国度,便是华硕设计人员完美主义激情的载体。
    如今,ROG玩家国度已经涵盖主板、显卡、笔记本多条产品线。并且,ROG还在不断向更多的产品类型延伸,为不断追求极致的玩家提供更完美的使用体验。ROG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和产品规划团队,坚定的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承载着玩家的梦想与光荣,华硕ROG走过了辉煌的四年。在过去的日子里,ROG推出了众多优秀的产品,一次又一次改写IT产品的定义,一次又一次的颠覆消费者对硬件产品的认知。就像汽车行业的法拉利,ROG从诞生开始,就不断引领着顶尖硬件的发展方向。玩家国度延续着红与黑的传奇,是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正像ROG的口号:只为超越。■
Total 0.111351(s) query 3, Time now is:06-01 19:34,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