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Linux 基础》教案第二章 Linux 系统安装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级别: 七朵秋菊

UID: 13542
精华: 0
发帖: 1211
威望: 47453 点
无痕币: 23241 WH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37(时)
注册时间: 2008-02-19
最后登录: 2023-08-15

0 《Linux 基础》教案第二章 Linux 系统安装

 
《Linux 基础》教案
第二章 Linux 系统安装
 
 
 
 

1.    回顾上一章: [10分钟] 2

2.    linux基本结构:... 2

2.1.           文件系统:... 3

2.2.           文件系统的创建:... 3

2.3.           挂载(mount):... 4

2.4.           文件系统可视的几何结构:... 4

2.5.           Linux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文件系统的选择:... 4

2.6.           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 5

2.7.           文件系统的特性:... 6

2.8.           挂载文件系统:... 9

2.9.           文件基本概念:... 15

2.10.          Linux 硬盘分区的实际操作: 16

2.11.         五种安装方式:... 18

2.12.          使用 rawrite 工具: 18

2.13.          安装前的准备: 19

2.14.          正式开始安装... 20

本章总结          [10分钟] 23

3.    考核点... 23

5.    测试题... 23

6.    扩展部分:... 24

7.   
系统登录... 24

8.    学员问题汇总:... 26

9.    作业:... 26

 

 

 

 

 

 

 

授课教师:XXX

课时:2小时

 

 
本章主要的目的

n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文件系统结构

n掌握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配置方法

n掌握磁盘分区的基本知识及其与系统安装的关系

n了解Linux系统管理员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定制的方法

n初步认识Linux的启动过程

n初步了解Linux主要应用程序的作用

本章重点

l   了解Linux系统管理员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定制的方法

l   掌握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配置方法
 

本章难点

l   掌握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配置方法
 

1. 回顾上一章:   [10分钟]
l   Unix的起源和发展及Unix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中的地位

l   开放源代码工程的相关概念

l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

l   Linux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

l   Linux操作系统与其它操作系统的比较

 

2. linux基本结构:
内核:
内核是系统的心脏,是运行程序和管理诸如磁盘 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核心程序.
主要包括: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内存管理  模块管理  网络管理  进程管理方面的模块,一般接受从运行期库和系统程序中传递过来的用户命令,执行后向用户返回结果.
运行期库和系统程序:
在内核之外,就一组运行期库和系统程序,它们封装了内核向外提供的功能接口,将这些功能加入一定的权限检查后,通过自己的应用接口提供给一般用户进程使用.
SHELL:
SHELL也是一个系统程序,,但它与后台工作的一般系统程序具有不同的功能,它直接面对用户,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它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并把它送入内核去执行.
实际上,SHELL是一个命令解释器,它解释由用户输入的命令,并把它们送到内核.
RedHat Linux操作系统支持不同的shell:
Bourne Shell
BASH
KORN SHELL
C SHELL
实用工具程序:
实用工具程序是用户用来完成其特定工作的应用程序.
 
2.1.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包括在一个磁盘(包括光盘、软盘、闪盘及其它存储设备)或分区的目录结构;一个可应用的磁盘设备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文件系统;如果您想进入一个文件系统,首先您要做的是挂载(mount)文件系统;为了挂载(mount)文件系统,您必须指定一个挂载点;一旦文件系统被挂载,文件系统是在一个磁盘(包括光盘、软盘、闪盘及其它存储设备)或分区组织文件的方法,如NTFS或FAT;文件系统是文件的数据结构或组织方法。在Unix中,文件系统涉及两个非常独特的事情,目录树或在磁盘或分区上文件的排列;文件系统是基于操作系统的,建立在磁盘媒质上的可见体系结构,例如这种结构对于一个Unix用户来说可以用ls 或其它工具可以看到;文件系统是基于被划分的存储设备上的逻辑上单位上的一种定义文件的命名、存储、组织及取出的方法;在计算机业,一个文件系统是有组织存储文件或数据的方法,目的是易于查询和存取。文件系统是基于一个存储设备,比如硬盘或光盘,并且包含文件文件物理位置的维护;也可以说文件系统也是虚拟数据或网络数据存储的方法,比如NFS;
2.2.  文件系统的创建:
这个过程是存储设备建立文件系统的过程,一般也被称为格式化或初始化,通过一些初始化工具来进行。一般的情况下每个类型的操作系统都有这方面的工具,也有多功能的第三方工具,比如PQ。我的建议是如果您不太懂操作系统自带的工具,可以用第三方工具来切割硬盘,把硬盘分割成若干分区,然后再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工作来初始化分区,也就是格式化分区。在Linux中有 mkfs系列工具。

 

2.3.  挂载(mount):
文件系统只有挂载才能使用,Unix类的操作系统如此,Windows也是一样;在Windows更直观一些,具体内部机制我们不太了解。但Unix类的操作系统是通过mount进行的,挂载文件系统时要有挂载点,比如我们在安装Linux的过程中,有时会提示我们分区,然后建立文件系统,接着是问你的挂载点是什么,我们大多选择的是/ 。我们在Linux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挂载其它的硬盘分区,也要选中挂载点,挂载点通常是一个空置的目录,最好是我们自建的空置目录;



2.4.  文件系统可视的几何结构:
文件系统的是用来组织和排列文件存取的,所以她是可见的,在Linux中,我们可以通过ls等工具来查看其结构,在Linux系统中,我们见到的都是树形结构;比如操作系统安装在一个文件系统中,他表现为由/ 起始的树形结构;
[root@localhost ~]# cd /
[root@localhost /]# tree

 

 

2.5.  Linux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文件系统的选择:
1)ext2 文件系统;

ext2
文件系统应该说是Linux正宗的文件系统,早期的Linux都是用ext2,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多Linux的发行版本目前并不用这个文件系统了;比如Redhat和Fedora 大多都建议用ext3 ,ext3文件系统是由ext2发展而来的。对于Linux新手,我们还是建议您不要用ext2文件系统;ext2支持undelete(反删除),如果您误删除文件,有时是可以恢复的,但操作上比较麻烦; ext2支持大文件;。

2
)ext3 文件系统:是由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

ext3 is a Journalizing file system for Linux
(ext3是一个用于Linux的日志文件系统),ext3支持大文件;但不支持反删除(undelete)操作; Redhat和Fedora都力挺ext3。

3
)reiserfs 文件系统;

reiserfs
文件系统是一款优秀的文件系统,支持大文件,支持反删除(undelete);在我的测试ext2、reiserfs 反删除文件功能的过程中,我发现reiserfs文件系统表现的最为优秀,几乎能恢复 90%以上的数据,有时能恢复到100%;操作反删除比较容易;reiserfs 支持大文件;

4
)Linux文件系统对大文件支持的对比;
Filesystem
File Size Limit
Filesystem Size Limit
ext2/ext3 with 1 KiB blocksize
16448 MiB (~ 16 GiB)
2048 GiB (= 2 TiB)
ext2/3 with 2 KiB blocksize
256 GiB
8192 GiB (= 8 TiB)
ext2/3 with 4 KiB blocksize
2048 GiB (= 2 TiB)
8192 GiB (= 8 TiB)
ext2/3 with 8 KiB blocksize (Systems with 8 KiB pages like Alpha only)
65568 GiB (~ 64 TiB)
32768 GiB (= 32 TiB)
ReiserFS 3.5
2 GiB
16384 GiB (= 16 TiB)
ReiserFS 3.6 (as in Linux 2.4)
1 EiB
16384 GiB (= 16 TiB)
XFS
8 EiB
8 EiB
JFS with 512 Bytes blocksize
8 EiB
512 TiB
JFS with 4KiB blocksize
8 EiB
4 PiB
NFSv2 (client side)
2 GiB
8 EiB
NFSv3 (client side)
8 EiB
8 EiB
 

 

2.6.  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
Linux目前几乎支持所有的Unix类的文件系统,除了我们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所要选择的ext3、reiserfs和ext2外,还支持苹果MACOS的HFS,也支持其它Uni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比如XFS、JFS、Minix fs 及UFS等,您可以在kernel的源码中查看;如果您想要让系统支持哪些的文件系统得需要把该文件系统编译成模块或置入内核;当然Linux也支持Windows文件系统NTFST和fat,但不支持NTFS文件系统的写入;支持fat文件系统的读写。
络文件系统,比如NFS等;
挂载nfs文件系统的办法是:
mount -t nfs 服务器地址:/目录 挂载点
下面是一个例子,比如我在192.168.1.4的机器做了一个NFS服务器,提供192.168.1.x网段上的所有机器都可以用NFS;具体做NFS服务器的过程省略,此处只讲怎么挂载;
[root@localhost ~]# showmount -e 192.168.1.4 首先查看NFS服务器共享的文件文件夹;
Export list for 192.168.1.4:
/opt/sirnfs * 注:位于 192.168.1.4机器上的 /opt/sirnfs 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sirnfs 注:在本地机器建一个目录,做为NFS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mount -t nfs 192.168.1.4:/opt/sirnfs /mnt/sirnfs 注:挂载NFS;
[root@localhost ~]# df -h 注:查看本地机挂载NFS是不是成功了;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11G 7.4G 2.9G 72%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9 22G 837M 22G 4% /opt/data
192.168.1.4:/opt/sirnfs
                       63G 47G 17G 74% /mnt/sirnfs 注:这是挂载成功后的显示。
 

2.7.  文件系统的特性:
Linux文件系统的特性决定文件的属性,比如我们通过chattr +i 来避免某个文件被改动,通过chattr+i 来改其为只读文件,在ext2和ext3下是可以的,但在reiserfs 这样做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
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往往决定着在文件系统文件和目录的属性,这也是我为何本文的主要原因;通过本文,我能引出在Linux中文件和目录属性的的操作;
每个文件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工具,包括创建、修复、备份等,值得一说的是大多文件系统都有修复工具,在您的文件系统极为正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修复工具来检测和修复;比如最好不要用运行fsck工具,这个工具可能会使您的系统被破坏;
如果您想加载一个分区(文件系统),首先您得确认文件系统的类型,然后才能挂载使用,比如通过mount 加载,或者通过修改 /etc/fstab来开机自动加载;
如果您想添加一个新的分区,或者增加一个新的硬盘,您要通过分区工具来添加分区,然后要创建分区的文件系统,然后才是挂载文件系统;比如通过mount 加载,或者通过修改 /etc/fstab来开机自动加载。
 
1
)mkfs的使用;
使用方法: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文件系统 存储设备
这里的文件系统是要指定的,比如 ext3 reiserfs ext2 fat32 msdos ... ...
设备比如是一个硬盘的分区,软盘,光驱等.. ...

在格式化分区之前,您得懂得如何查看硬盘分区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格式化;比如用 fdisk -l 来查看;。[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我们可以看到有sda这个设备,所以可以用 fdisk -l /dev/sda专门来显示他的分区情况;比如我想格式化 /dev/sda6 分区为 ext3文件系统,则为: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ext3 /dev/sda6
mke2fs 1.37 (21-Mar-2005)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50200 inodes, 200780 blocks
10039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67371008
25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2008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57345, 73729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注:在这里直接回车;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26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这样就格式化好了,sda6现在就是ext3文件系统了;我们就可以用mount 加载这个分区,然后使用这个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ir /mnt/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chmod 777 /mnt/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sda6 /mnt/sda6

当然您也可以把分区格式化成其它的文件系统;比如我们把 /dev/sda6格式化为ext3 、ext2、reiserfs、fat32、msdos 文件系统,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ext3 /dev/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ext2 /dev/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reiserfs /dev/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fat32 /dev/sda6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 -t msdos /dev/sda6
... ...


2
)mkfs.ext3 mkfs.reiserfs mkfs.ext2 mkfs.msdos mkfs.vfat mke2fs 的介绍;
我们先说了一个mkfs 工具后,我们再来介绍 mkfs.ext3 mkfs.reiserfs mkfs.ext2 mkdosfs mkfs.msdos mkfs.vfat ,其实mkfs 在执行的命令的时候,也是调用的这个工具,这也是我先把mkfs介绍的主要原因;
通过文件名,我们就知道这些工具是支持什么文件系统;这些命令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ext3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ext3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e2fs -j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ext3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ext2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ext2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e2fs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ext2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reiserfs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reiserfs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vfat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fat32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fs.msdos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fat16文件系统,msdos文件系统就是fat16;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osfs /dev/sda6 注:把该设备格式化成fat16文件系统,同mkfs.msdos
... ...




2
)mkswap 把一个分区格式化成为swap交换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mkswap /dev/sda6 注:创建此分区为swap 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n /dev/sda6 注:加载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ff /dev/sda6 注:关闭交换分区;

我们查看系统已经加载的swap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n /dev/sda6 注:加载交换分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n -s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dev/hda7 partition 787144 0 -1
/dev/sda6 partition 225144 0 -3
<code>
为什么我的系统有两个交换分区?因为我用移动U盘做的实验,主要是为写教程之用;sda6是我在U盘上建的swap分区;
如果让swap开机就加载,应该改 /etc/fstab文件,加类似如下一行;
<code>
/dev/sda6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注:把此行中的/dev/hda7 改为您的交换分区就行;

或者把命令行直接写入 /etc/rc.d/rc.local中也行;
swapon /dev/sda6
如果您的硬盘不能再分区,您可以创建一个swap文件
[root@localhost beinan]# dd if=/dev/zero of=/tmp/swap bs=1024 count=524288 注:创建一个大小为512M 的swap 文件,在/tmp目录中;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大小来创建swap 文件;
读入了 524288+0 个块
输出了 524288+0 个块
[root@localhost beinan]# mkswap /tmp/swap 注:把/tmp/swap 文件,创建成swap 交换区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536866 kB
no label, UUID=d9d8645d-92cb-4d33-b36e-075bb0a2e278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n /tmp/swap 注:挂载swap
[root@localhost beinan]# swapon -s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dev/hda7 partition 787144 888 -1
/tmp/swap file 524280 0 -2

 

 

2.8.  挂载文件系统:
挂载文件系统,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 mount 来挂载,另一种方法是通过/etc/fstab文件来开机自动挂载;

1
、通过mount 来挂载磁盘分区(或存储设备)
mount的用法其实也简单,我们说几个常用的;

挂载文件系统的命令格式: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t 文件系统 ] [-o 选项] 设备 目录
-t 通过这个参数,我们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一般的情况下不必指定有时也能识加,-t 后面跟 ext3 、ext2 、reiserfs、vfat 、ntfs 等,其中 vfat 是fat32和fat16分区文件系统所所用的参数;如果您忘记了文件系统,也可以在-t 后面加auto ;
-o 这个选项,主要选项有权限、用户、磁盘限额、语言编码等,但语言编码的选项,大多用于vfat和ntfs文件系统;由于选项太多,还是请您看看 man mount ;这里不多说;
设备 指存储设备,比如/dev/hda1, /dev/sda1 ,cdrom 等...至于您的系统中有哪些存储设备,主要通过 fdisk -l 或者查看 /etc/fstab 或 dmesg ;一般的情况下光驱设备是/dev/cdrom ;软驱设备是/dev/fd0 ;硬盘及移动硬盘以 fdisk -l 的输出为准;

1
)对光驱和软驱的挂载;


举例: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cdrom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fd0

第一行是mount 光驱,至于mount 到哪了,我们可以通过查看 /etc/fstab来查看;同理软驱/dev/fd0设备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在/etc/fstab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users,exec,noauto,managed 0 0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光盘被mount 到了 /media/cdrecorder 目录;
但我们也可以自己来指定cdrom 挂载的位置 ;比如 /mnt/cdrom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挂载光驱;
[root@localhost beinan]#mkdir /mnt/cdrom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我们先建一个目录,然后执行mount 命令,这样cdrom 就挂在 /mnt/cdrom 中了;我们就可以在/mnt/cdrom 中查看光盘中资料和文件;这个目录您想怎么建就怎么建。用什么目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了。比如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目录建成 dvdrom ;然后用 mount /dev/cdrom /mnt/dvdrom 来挂载;
有时我们的设备是COMBO的,有支持dvd cd 还能支持刻录的;我们最好查一下光驱设备的,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查看 /etc/fstab ,二是通过ls -l 来查看;比如我们在/etc/fstab中查看到类似下面的一行;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users,exec,noauto,managed 0 0
通过这个,我们能知道hdc 就是cdrom 也是dvdrom的设备,更是 cdrecorder的设备;为了验证我们的说法;请用ls -l 来列文件;
[root@localhost beinan]# ls -lh /dev/dvd*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2005-09-13 /dev/dvd -> hdc
[root@localhost beinan]# ls -lh /dev/cdro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2005-09-13 /dev/cdrom -> hdc
[root@localhost beinan]# ls -lh /dev/cdwriter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2005-09-13 /dev/cdwriter -> hdc

这不一目了然了吗?dvd 、cdrom 、cdwriter 的文件名都链接到了hdc这个设备,所以光驱设备根源就是/dev/hdc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挂载光驱;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ir /mnt/cdrom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hdc /mnt/cdrom





2
)挂载硬盘和移动硬盘的文件系统;
一个分区只有创建了文件系统后才能使用,前面我们说过了,我们在Linux大多用的是ext2 、ext3、reiserfs、fat32、msdos 、ntfs等;

[1]
挂载Linux文件系统;
对于ext2 、ext3 、reiserfs 不需要指定文件系统的编码,其实mount 也没有这个功能;这些Linux文件系统,如果出现编码问题,一般是通过export LANG来指定;所以挂载这些文件系统比较简单;
首先我们得建一个文件系统挂载的目录;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个有文件系统的分区要挂到系统中,必须要有一个挂载点;这个挂载点就是一个目录;比如我们通过fdisk -l 得知hda5 是Linux分区,并且创建了文件系统,比如是reiserfs 文件系统吧;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l /dev/hda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9729 55617030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ev/hda10 7752 9729 15888253+ 83 Linux

我们先用fdisk -l 来查看一下分区情况:我们想要挂载/dev/hda5分区,比如hda5分区创建的是reiserfs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ir /mnt/hda5/ 注:先创建一个挂载目录;
[root@localhost beinan]# chmod 777 /mnt/hda5/ 注:设置/mnt/hda5的权限为任何用户可写可读可执行;这样所有的用户都能在写入;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t reiserfs /dev/hda5 /mnt/hda5 注:通过-t reiserfs 来指定/dev/hda5是reiserfs 文件系统, 并且挂载到/mnt/hda5目录;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t auto /dev/hda5 /mnt/hda5 注:假如我们不知道hda5上reiserfs 文件系统,我们可以用 -t auto 让系统定夺,然后挂载到/mnt/hda5 ;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dev/hda5 /mnt/hda5 注:不加任何参数,直接 mount /dev/hda5 到/mnt/hda5;系统自动判断分区文件系统;

是不是被挂载了,我们通过df -lh 来查看;
[root@localhost beinan]#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8 11G 8.5G 1.9G 83%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10 16G 6.9G 8.3G 46% /mnt/hda10
/dev/hda5 7.9G 5.8G 2.1G 74% /mnt/hda5

 

3
)卸载文件系统umount ;


命令用法:
[root@localhost beinan]# umount 设备或挂载目录


举例: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t auto /dev/hda5 /mnt/hda5 注:挂载/dev/hda5;
[root@localhost beinan]# df -lh 注:查看/dev/hda5是否被挂载;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8 11G 8.5G 1.9G 83%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10 16G 6.9G 8.3G 46% /mnt/hda10
/dev/hda5 7.9G 5.8G 2.1G 74% /mnt/hda5

[root@localhost beinan]# umount /dev/hda5 注:卸载/dev/hda5
[root@localhost beinan]# df -lh 注:看是否卸载了/dev/hda5;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8 11G 8.5G 1.9G 83%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10 16G 6.9G 8.3G 46% /mnt/hda10

[root@localhost beinan]#umount /dev/cdrom 注:卸载cdrom ;
[root@localhost beinan]#umount /dev/fd0 注:卸载软驱;

... ...
再说一个查看分区是否被挂载了的命令,直接用 mount -s
[root@localhost beinan]# mount -s

2
、通过/etc/fstab文件来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1
)理解fstab
上面我们说了mount挂载存储设备文件系统的办法;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在/etc/fstab 中实现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的办法;首先我们要查看 /etc/fstab ;主要看他的规划写法;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1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dev/shm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dev/sy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LABEL=SWAP-hda7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hdc /media/cdrecorder auto users,exec,noauto,managed 0 0

第一字段:设备名,在这里表示是文件系统; 有时我们把挂载文件系统也说成挂载分区; 在这个字段中也可以用分区标签;在例子中/LABEL=/1就是Fedora 系统安装分区的标签,至于是在哪个分区,可以用 df -lh 来查看;
[root@localhost beinan]# df -lh
Filesystem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8 11G 8.5G 1.9G 83% /
/dev/shm 236M 0 236M 0% /dev/shm
/dev/hda10 16G 6.9G 8.3G 46% /mnt/hda10

我们可以知道 LABEL=/1是/dev/hda8的标签;那我们用什么命令来创建硬盘分区的标签呢?
对于ext3和ext2文件系统,我们可以用 e2label 来设置
e2label device [newlabel]
比如我们想把文件系统为ext3 的分区/dev/hda5的标签设备为 /5 ,我们应该执行如下的命令:
[root@localhost beinan]# e2label /dev/hda5 /5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ir /mnt/hda5
注:创建挂载/dev/hda5分区的目录;
[root@localhost beinan]# chmod 777 /mnt/hda5 注:打开权限,所有用户可读可写可执行;

然后我们要改/etc/fstab 中加一行
/5 /mnt/hda5 ext3 defaults 0 0
警告: 请不要在您的Linux的安装分区(也就是Linux系统/ 所在的分区)实践,会导致您的Linux系统崩溃;如果想实践,请在其它分区测试;
如果是reiserfs文件系统,我们应该用
[root@localhost beinan]# reiserfstune -l 标签 设备
举例:比如我为reiserfs 文件系统 /dev/hda10设置标签为 /10 ;
[root@localhost beinan]# reiserfstune -l /10 /dev/hda10
我们在/etc/fstab中加入一行;
/10 /mnt/hda10 reiserfs defaults 0 0
第二字段: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第三字段:文件系统类型;
第四字段:mount 命令的选项,和mount 中的-o 同理;defaults包括这些选项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通过实践,这个默认的还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于这些选项的意思,请参看man mount ;
第五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 备份,是真假关系;1是需要,0 是不需要;
第六字段: 是否在系统启动时,通过fsck磁盘检测工具来检查文件系统,1是需要,0是不需要,2是跳过。
基于这些认识;比如我们要开机自动挂载/dev/hda5 ;我们可以如下做;
[root@localhost beinan]# mkdir /mnt/hda5/ 注:先创建一个挂载目录;
[root@localhost beinan]# chmod 777 /mnt/hda5/ 注:设置/mnt/hda5的权限为任何用户可写可读可执行;这样所有的用户都能在写入;

然后我们在/etc/fstab 中加如下的一行;
/dev/hda5 /mnt/hda5 reiserfs defaults 0 0
这样重启机器就能看到效果了。
 
2.9.  文件基本概念:
文件与文件名
  在多数操作系统中都有文件的概念。文件在Linux中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基本结构,它是被命名(称为文件名)的存储在某种介质(如磁盘、光盘和磁带等)上的一组信息的集合。Linux文件均为无结构的字符流形式。文件名是文件的标识,它由字母、数字、下划线和圆点组成的字符串来构成。用户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文件名。Linux要求文件名的长度限制在255个字符以内。
  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用户可以把扩展名作为文件名的一部分。圆点用于区分文件名和扩展名。扩展名对于将文件分类是十分有用的。用户可能对某些大众已接纳的标准扩展名比较熟悉,例如,C语言编写的源代码文件总是具有C的扩展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加入自己的文件扩展名。
    以下例子都是有效的Linux文件名。
    case
    case1.txt
    case.pl
    case.bat
2.文件的类型
  Linux系统中有三种基本的文件类型: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设备文件。
 a. 普通文件:是用户最经常面对的文件。它又分为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1)文本文件:这类文件以文本的ASCII码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它是以"行"为基本结构的一种信息组织和存储方式。
    2)二进制文件:这类文件以文本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用户一般不能直接读懂它们,只有通过相应的软件才能将其显示出来。二进制文件一般是可执行程序、图形、图像、声音等等。
 b. 目录文件:主要目的是用于管理和组织系统中的大量文件。它存储一组相关文件的位置、大小等与文件有关的信息。目录文件往往简称为目录。
 c. 设备文件:是Linux系统很重要的一个特色。Linux系统把每一个I/O设备都看成一个文件,与普通文件一样处理,这样可以使文件与设备的操作尽可能统一。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对I/O设备的使用和一般文件的使用一样,不必了解I/O设备的细节。设备文件可以细分为块设备文件和字符设备文件。前者的存取是以一个个字符块为单位的,后者则是以单个字符为单位的。
 

1.   目录结构:

目录树的主要部分有root(/)、/usr、/var、/home等等。下面是一个典型的linux目录结构如下:
/ 根目录
/bin 存放必要的命令
/boot 存放内核以及启动所需的文件等
/dev 存放设备文件
/etc 存放系统的配置文件
/home 用户文件的主目录,用户数据存放在其主目录中
/lib 存放必要的运行库
/mnt 存放临时的映射文件系统,我们常把软驱和光驱挂装在这里的floppy和cdrom子目录下。
/proc 存放存储进程和系统信息
/root 超级用户的主目录
/sbin 存放系统管理程序
/tmp 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
/usr 包含了一般不需要修改的应用程序,命令程序文件、程序库、手册和其它文档。
/var 包含系统产生的经常变化的文件,例如打印机、邮件、新闻等假脱机目录、日志文件、格式化后的手册页以及一些应用程序的数据文件等等。建议单独的放在一个分区。
 
典型的/usr目录如下:
/X11R6 存放X window系统
/bin 存放增加的用户程序
/dict 存放字典
/doc 存放追加的文档
/etc 存放设置文件
/games 存放游戏和教学文件
/include 存放C开发工具的头文件
/info 存放GNU信息文件
/lib 存放库文件
/local 存放本地产生的增加的应用程序
/man 存放在线帮助文件
/sbin 存放增加的管理程序
/share 存放结构独立的数据
/src 存放程序的源代码
由于/usr中的文件不和特定的计算机相关,也不会在通常使用中修改,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这个目录(文件系统),这样,当管理员安装了新的软件之后,所有共享这一文件系统的计算机均可以使用新的软件。
 

2.10.          Linux 硬盘分区的实际操作:
尽管可以根据我们已经提到的分区原则,将L i n u x 装在一个单一的大分区中,但更好的主意是将它分开。综合了单一分区的简单性和多分区的灵活性,我们推荐以下配置。请注意:

  如果你想安装L i n u x 的所有软件包的话,必须使用这里指出的较大的分区尺寸。事实上,你可能会加大我们推荐的尺寸,以使将来升级时不必重新分区。

  1) 一个交换(s w a p )分区。交换分区用来支持虚拟内存。如果你的计算机内存小于 1 6 M B ,必须创建交换分区。即使你有更多的内存,仍然推荐使用交换分区。交换分区的最小尺寸是你的内存的大小,或1 6 M B (两者取大)。交换分区最大可以达到1 2 7 M B ,所以创建更大的交换分区是浪费空间。注意,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尽管这通常安装在大的服务器上)。

  2) 一个根(r o o t )分区。根分区是"/"(根目录)所在地(注意不是/ r o o t )。它只需要启动系统所须的文件和系统配置文件。对于大多数系统,5 0 M B 到1 0 0 M B 的根分区可以工作得很好。

  3) 一个/usr 分区。/ u s r 是L i n u x 系统的许多软件所在的地方。根据你交换安装的包的数量,这个分区应该在3 0 0 M B 到7 0 0 M B 之间。如果可能,将最大的空间用于/ u s r 分区。任何你以后将要安装的基于R P M 的包都会使用比其他分区更多的/ u s r 空间。

  4) 一个/ h o m e 分区。这是用户的h o m e 目录所在地; 它的大小取决于你的Linux 系统有多少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将存放多少数据。如果系统将用作E - m a i l 服务的话,为每一位用户预留5 M B 左右的空间,如果将提供个人主页存放空间的话,则应至少为每位用户预留2 0 M B 空间。

  对于网站建设者,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你的We b 服务和匿名F t p (/ h o m e / f t p )服务器的内容也在这里!

  另外,你的环境可能会要求你创建一个和多个以下的分区:

  1) 一个/usr/local 分区。一般/ u s r / l o c a l 用来存放与其余L i n u x 系统不同的软件,如不是R P M 包的软件。它的尺寸取决于你准备存放的这些软件的数量。

  2) 一个/usr/src 分区。在一个L i n u x 系统中,/ u s r / s r c 通常存放两样东西:
  L i n u x 内核源程序。内核的所有源程序都放在这里,新的内核也在这里创建。目前,内核源程序大概有3 0 M B 。记住,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创建内核,或者保存几个不同版本的内核。

  R P M 包的源程序。如果安装了包的源程序,文件将存放在这里。注意,除非特别指定,

  创建包也将使用在这里的一个'创建目录'。

  同样,这个分区的尺寸也取决于你将在这里安装的软件的数量。

  3) 一个/ t m p 分区。就像它的名字,/ t m p 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对于一个大型的,多用户的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专门创建一个/ t m p 分区是一个好主意。对于一个单用户的工作站,就不必专门创建一个/ t m p 分区了。

  4) 一个/var 分区。你的L i n u x 系统将把日志写在/ v a r / l o g 。打印队列的文件通常写在/ v a r / s p o o l 。这只是两个写在/ v a r 的例子。除非特别配置,/ v a r 将是根文件系统的一部分,通常不占很多空间。如果你的系统有很多打印、邮件、或者日志,可以考虑专门创建一个/ v a r 分区。

  一般来讲,只有多用户或者服务器才需要专门的/ v a r 分区。

  5) 一个/boot 分区。这里提到的分区多数是针对大的系统,这个分区则对空间很少的小的系统很有用。在上文中,我们讨论了标准P C 的B I O S 的一些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如何影响L I L O 的启动。所有L I L O 启动时需要的文件都在/ b o o t 目录。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门为根文件分一个区,大小至多6 4 M B ,最好首先分这个区,然后再分/ u s r 等等。


 

2.11. 五种安装方式:
Ø  CD-ROM安装如果计算机有CD-ROM驱动器同时有Red Hat Linux CD-ROM可以采用光盘安装的方式。从光盘安装是最直接的方法,不需要其他支持盘,安装中所选择的软件包从光盘读出,然后安装到硬盘。
Ø  NFS安装:如果系统没有光驱,但可以访问网络,可以采用NFSNetwork File System)安装。当从NFS安装时,必须将Red Hat Linux 光盘安装在一台支持iso-9660文件系统,且含有Rock RidgeRock Ridge格式是ISO9660格式的延伸,支持文件名字母的大小写、符号字符、长文件名以及超过8层的目录结构)扩展的计算机上,这台机器还必须支持NFS。然后,通过NFS将光盘文件系统输出(export)。安装时,通过启动盘启动安装进程,输入NFS服务器的IP地址和Red Hat Linux CD-ROM的输出路径,选择相应的包安装到硬盘。
Ø  硬盘安装:硬盘安装方式是指将系统映像文件(iso)拷贝到主机其中一个硬盘上,然后通过启动盘启动安装进程,把安装程序指向映像文件目录,开始从硬盘中执行安装过程。
Ø  FTP安装:通过FTP安装时,首先使用启动盘安装进程,在通过网卡与网络中其他主机通信,匿名用户连接提供系统的安装文件的FTP站点,然后下载安装文件安装到本地硬盘上。
Ø  HTTP安装:在HTTP安装中,使用安装启动盘启动安装进程,输入要从中安装的HTTP站点的名称或IP地址,以及包含用于安装的系统文件的目录,下载文件安装到本地硬盘。
 

2.12.          使用 rawrite 工具:
要在 MS-DOS 里制作磁盘,使用包括在 Red Hat Linux 光盘里 dosutils 目录下的 rawrite 工具。首先,给一个空白的、格式化的、 3.5 英寸的磁盘注以恰当的标签(如“引导盘”或“更新盘”);将它插入到磁盘驱动器中;然后,使用下列命令(假定你的光盘驱动器的盘符是 D:):
[pre]C:\> d:[/pre][pre]D:\> cd \dosutils[/pre][pre]D:\dosutils> rawrite[/pre][pre]Enter disk image source file name: ..\images\bootdisk.img[/pre][pre]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 a:[/pre][pre]Please insert a formatted diskette into drive A: and[/pre][pre]press --ENTER-- : [Enter][/pre][pre]D:\dosutils>[/pre]
首先,rawrite 会向你询问磁盘映像的文件名;输入你要写入的映像目录和名称(例如,..\images\bootdisk.img)。然后,rawrite 会向你询问要写入映像的磁盘驱动器的盘符,输入a:。最后,rawrite 会请你确认在你选定的驱动器内已插入格式化的磁盘。在按 [Enter] 键确认后, rawrite 就会把映像文件复制到磁盘中去。如果你要制作另一个磁盘,给磁盘标签,然后运行 rawrite ,指定恰当的映像文件。
 

2.13.          安装前的准备:
你完全可以打消Linux对计算机硬件是否支持的顾虑,放心大胆地安装。
  1.检查硬件支持
  在安装Linux之前,先确定你的计算机的硬件是否能被Linux所支持。
  首先,Linux目前支持几乎所有的处理器(CPU)。其次,早期的Linux只支持数量很少的显卡、声卡,而如今,如果要安装Linux,已经不需要再为硬件是否能被Linux支持担心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Linux内核不断完善,已经能够支持大部分的主流硬件,同时各大硬件厂商也意识到了Linux操作系统对其产品线的重要性,纷纷针对Linux推出了驱动程序和补丁,使得Linux在硬件驱动上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另外,如果你的声卡、显卡是非常新的型号,Linux内核暂时无法支持,那也不要紧,RedHat会自动把无法准确识别的硬件模拟成标准硬件来使用,让硬件一样可以在Linux发挥作用。
  由于设计Linux时的初衷之一就是用较低的系统配置提供高效率的系统服务,所以安装Linux并没有严格的系统配置要求,只要Pentium以上的CPU、64MB以上的内存、1GB左右的硬盘空间,就能安装基本的Linux系统并且能运行各种系统服务。但是如果要顺畅地运行X-Window,就需要有足够的内存,建议128MB以上。
  现在,你可以打消Linux对计算机硬件是否支持的顾虑,放心大胆地安装了吧。
2.确认安装方式
  RedHat Linux9.0采用了稳定的内核Linux Kernel 2.4.20,配合GCC 3.2.1,以及GNU libc 2.3.2。这些最新的特性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优越表现。
  (1)从光盘安装
  最简单,最方便的安装方法当然是从CD安装,你可以享受最人性化的,类似于Windows的安装。你只要将计算机设置成光驱引导,把安装CD1放入光驱,重新引导系统,在安装界面中直接按回车,即进入图形化安装界面
在提供“豪华”的图形化GUI安装界面的同时,REDHAT Linux 9.0仍然保留了以往版本中的字符模式安装界面,这对于追求安装速度与效率的用户一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许多用户是将RedHat 9安装成服务器来使用的,不需要X-Window以及GUI安装界面。
  RedHat 9的安装步骤中比以往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对安装光盘介质的检测。它允许在开始安装过程前对安装光盘介质进行内容校验,以防止在安装的中途由于光盘无法读取或是内容错误造成意外的安装中断,导致前功尽弃。
  REDHAT Linux 9.0如果完全安装将达到7张光盘,安装时间长达几十分钟。如果因为一张光盘的内容错误导致安装失败,这将浪费很多安装时间。所以,建议在安装之前对光盘进行介质检测与校验以保证安装顺利进行。
(2)从硬盘安装
  如果没有安装光盘,而是从网上直接下载Linux的ISO映像文件,能不能用下载的ISO文件进行安装而不用刻录成光盘呢?当然可以!
  从硬盘安装RedHat Linux 9.0通常需要三个文件①shrike-i386-disc1.iso;②shrike-i386-disc2.iso;③ shrike-i386-disc3.iso。这代表了安装时需要的三张光盘。由于是映像文件,系统无法直接读取,所以需要先将ISO里的文件还原。
   接下来重新启动系统进入MS-DOS方式,进入我们刚才解压出来的C\cd1目录,里面有个dosutils目录,执行里面一个名为autoboot.bat的DOS批处理文件,系统就会再次重新启动,进入Linux的安装界面。这时安装程序就会提示你选择是用光盘安装还是从硬盘安装,选择从硬盘安装后,系统会提示输入安装文件所在的目录。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刚解压缩的ISO文件是在Windows中操作的,如果直接输入c:\cd1,Linux安装程序是无法识别的,我们需要将c:\cd1对应到Linux安装程序能够识别的格式,因此这里应该输入的是/dev/hda1/cd1。
 
2.14.          正式开始安装
通过上面的叙述,无论是从光盘安装,还是从硬盘安装,我们都可以方便地进入正式的安装过程。让我们来看看安装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地方。
  1.选择系统默认语言
  RedHat支持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语言,这里只要在简体中文前面打上钩,并将系统默认语言选择为简体中文(图2),那么在安装过程结束,系统启动后,整个操作系统的界面都将是简体中文的了,用户不用做任何额外的中文化操作和设置。
2.分区操作
  接下来,是磁盘分区的工作,这也许是整个安装过程中惟一需要用户较多干预的步骤,REDHAT Linux 9.0提供了两种分区方式——自动分区和使用DISK DRUID程序进行手动分区
(1)自动分区:如果是全新的计算机,上面没有任何操作系统,建议使用“自动分区”功能,它会自动根据磁盘以及内存的大小,分配磁盘空间和SWAP空间。
  这是一个“危险”的功能,因为它会自动删除原先硬盘上的数据并格式化成为Linux的分区文件系统(EXT3、REISERFS等),所以除非计算机上没有任何其他操作系统或是没有任何需要保留的数据,你才可以使用“自动分区”功能。
  (2)手动分区:如果硬盘上有其他操作系统或是需要保留其他分区上的数据,建议采用DISK DRUID程序进行手动分区。DISK DRUID是一个GUI的分区程序,它可以对磁盘的分区进行方便的删除、添加和修改属性等操作,它比以前版本中使用的字符界面Fdisk程序的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直观。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DISK DRUID程序对硬盘进行分区。
  因为Linux操作系统需要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分区,而且Linux的分区和微软Windows的分区不同,不能共用,所以,需要为Linux单独开辟一个(或若干个)分区。Linux一般可以采用EXT3分区,这也是REDHAT Linux 9.0默认采用的文件系统。
  为Linux建立文件分区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利用空闲的磁盘空间新建一个Linux分区,另一种是编辑一个现有的分区,使它成为Linux分区。如果没有空闲的磁盘空间,就需要将现有的分区删除后,腾出空间,以建立Linux分区。
DISK DRUID程序中有明显的新建、删除、编辑、重设等按钮。用户可以直观地对磁盘进行操作。在使用DISK DRUID对磁盘分区进行操作时,有四个重要的参数需要仔细设定:它们是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驱动器、分区大小
挂载点:它指定了该分区对应Linux文件系统的哪个目录,Linux允许将不同的物理磁盘上的分区映射到不同的目录,这样可以实现将不同的服务程序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当其中一个物理磁盘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理磁盘上的数据。
  文件系统类型:它指定了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可选项有EXT2、EXT3、REISERFS、JFS、SWAP等。Linux的数据分区创建完毕后,有必要创建一个SWAP分区,它实际上是用硬盘模拟的虚拟内存,当系统内存使用率比较高的时候,内核会自动使用SWAP分区来模拟内存。
  大小:指分区的大小(以MB为单位),Linux 数据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而SWAP大小根据经验可以设为物理内存的两倍,但是当物理内存大于1GB时,SWAP分区可以设置为2GB。
  允许的驱动器:如果计算机上有多个物理磁盘,就可以在这个菜单选项中选中需要进行分区操作的物理磁盘。
  经过磁盘分区的操作,安装过程中相对最复杂的一个步骤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安装将是一马平川。让我们来继续选择要安装的系统组件。
3.选择安装组件
系统组件安装完毕后,安装程序会自动将用户选择的软件包从光盘介质拷贝到计算机的硬盘上,中途不需人工干预,并且在安装每个系统组件时都会对该组件做简短的说明。
  在选择软件包时,如果你想进一步配置系统,可以选定制软件包集合。建议定制,选上KDE桌面环境,这样你就有两个可以和WindowsXP媲美的真彩图标的桌面
怎么样,安装过程很简单吧?当然,这还不是最后一步,因为在安装完所有系统组件后,安装程序还会“体贴”地提醒你制作一张启动磁盘,以备不测。
  到此为止,Linux系统就已经顺利地安装完成了。
三、更改启动方式
  它比Windows更好玩一点。
  作为默认,REDHAT Linux 9.0在启动时会自动启动X-Window进入图形化操作界面。而许多Linux铁杆玩家已经习惯了在Console字符界面工作,或是有些玩家嫌X-Window启动太慢,喜欢直观快速的Console操作。
为了在Linux启动时直接进入Console界面,我们可以编辑/etc/inittab文件。找到id:5:initdefault:这一行,将它改为id:3:initdefault:后重新启动系统即可。我们看到,简简单单地将5改为3,就能实现启动时进入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或Console字符界面的转换,这是因为Linux操作系统有六种不同的运行级(run level),在不同的运行级下,系统有着不同的状态,这六种运行级分别为:
  0:停机(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因为这样会使Linux无法启动 )
  1:单用户模式,就像Win9X下的安全模式。
  2:多用户,但是没有 NFS 。
  3: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4: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
  5:X11,即进到 X-Window 系统。
  6:重新启动 (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因为这样会使Linux不断地重新启动)。
  其中运行级3就是我们要进入的标准字符界面模式。
  
 

 

   老师提问:
问题1
问题2
      
l  ……
l  知识点讲解n
本章总结 [10分钟]
l  Linux系统由Linux内核和一系列GNU库及程序组成。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内核、运行期库和系统程序、shell、实用工具程序四个层次。
l  Linux通过虚拟文件系统支持多个不同的文件系统,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共享资源。Linux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
l  Linux的文件有4种类型:普通文件、目录文件、链接文件和特殊文件。
l  Linux/Unix大部分程序的执行从不同的配置文件中获得相关的信息,执行不同的流程
l  Linux磁盘的分区通过/dev/xxyN在系统中登记,必须通过装载才能被其它应用程序访问读取

l  Red Hat Linux的安装可以采用光盘、硬盘、ftpnfshttp的方式进行
l  使用多系统装载程序可以在一个机器中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在启动时选择需要启动的系统,在Linux安装包中使用最多的装载程序是LILOGRUB
l  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需要3张安装光盘,提供GUI的安装环境,安装过程中主要注意规划好磁盘分区.
 

3. 考核点
4.     考核点1

l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文件系统结构

l  掌握Red Hat Linux 9的安装配置方法

l  掌握磁盘分区的基本知识及其与系统安装的关系

l  了解Linux系统管理员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定制的方法

l  初步认识Linux的启动过程

l  初步了解Linux主要应用程序的作用

 

5. 测试题
 测试题1
 测试题2
 

6. 扩展部分:
7. 系统登录
Linux 加载程序或者说 LILO 是引导Linux 操作系统最常用的程序,本文将以实例详细叙述Lilo 的配置。

如果你第一次安装Linux ,那么可能就需要用到双重启动。
LILO(LInux LOader)就是实现这种功能的最简单但是最
具有伸缩性的程序。

计算机启动时,BIOS 会执行位于硬盘主引导记录(MBR)
或者软盘上的一段引导程序,这段程序的作用就是定位并
加载操作系统。如果是引导Linux 的话,引导程序会把Linux 内核调入内存。LILO 就是干这种活儿的程序。

首先遇到LILO,估计应该在你安装Linux 的时候,你会被要求选择LILO 的
   
使用LILO 作为启动程序后,机器启动后就会有LILO:的提示符,按下 TAB 键,可以看到可以选择的操作系统列表。输入其中的操作系统标签名就可以启动到对应的操作系统,或者直接输入回车启动到缺省的操作系统。

我们来看一个LILO 启动的配置文件(/etc/lilo.conf)实例:

boot = /dev/hda
vga = normal
read-only
prompt
default = dos
timeout = 30
append="hdc=ide-scsi"

image = /boot/vmlinuz
label = linux
root = /dev/hda2
initrd = /boot/initrd

第一个选项是 boot ,定义了LILO 的安装位置,
'/dev/hda' 就是把LILO 安装到 MBR,所以你如果要把
LILO 作为启动管理程序,就必须这样写哦!反之,你要把他定位到具体的Linux 根分区例如 /dev/hda3。

vga 是一个显示启动菜单的配置选项,可以有:

'normal' (80x25 文本模式),
'extended' (80x50 文本模式)
以及 'ask' (提示你选择文本模式)。

采用read-only 选项时,系统会把根分区挂接为只读方式,
推荐采用这个选项,因为 fsck 程序要求文件系统只读。
但不用担心你的根分区会不能写入了,相反,系统一旦
启动就会把根分区挂接为读写方式。

prompt 是一个必须放入的选项,否则就没有LILO 的提示符了。但是按住 shift 键可以看到提示。

default 指定缺省的引导映像,如果没有指定,那么第一个
定义的映像就成为缺省值。

timeout 是提示显示的时间,单位是 0.1 秒。

LILO 也可以让你手工在LILO 提示符下传递这些参数。例如:

LILO: linux single

就是告诉Linux 启动Linux 进入单用户模式。在引导区损坏时,可以从软盘启动,然后指定硬盘的根来修复硬盘引导扇区。

LILO: linux root=/dev/hda3

image 指定需要启动的内核映像。每个映像还包括一个 label 选项定义启动时你需要输入的标签。

还可以为某一个 image 指定口令:

password='password'

添加 restricted 选项后,系统就会在你传递额外的参数时提示口令。这就防止有人采用“linux single” 来直接引导到提示符,而不需要验证系统口令。这在采用主机托管的服务器上十分有用,如果碰到别有用心的主机托管机房的管理人员时,这一招还是管用的。

LILO 引导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和引导Linux 一样配置,但是更加简单:

other = /dev/hda3
label = dos
table = /dev/hda

other 指明操作系统所在的分区,同样的和Linux 下的image 一样也需要给定一个标签(label),table 选项指向包含分区表的设备,这个选项必不可少,因为LILO 会从这个这个分区表寻找对应的分区信息,然后把他传递给
要启动的操作系统。

对lilo.conf 的任何改变都要求重新运行 /sbin/lilo ,保证最新的改变能写入分区。
另外,如果你升级内核或者重构了 initrd 映像,也需要重新运行 /sbin/lilo。

运行/sbin/lilo 后,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Added linux *
Added suse
Added windows

表示各种映像已经写入分区,带有 * 的分区是目前的缺省引导分区。
可以用 -D 参数改变缺省引导分区:

/sbin/lilo -D windows

Added linux
Added suse
Added windows *
           
8. 学员问题汇总:
 学员问题1 
 学员问题2 
9. 作业:
 习题1:课后题
Total 0.092907(s) query 3, Time now is:05-02 09:26, Gzip enabled 粤ICP备07514325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13 秋无痕论坛